天才一秒记住【权七小说】地址:https://www.quanqihao.com
第三十九章播种计划
建筑师给予的“有限自治”
像一道微光,在日益同质化的宇宙中划出一小片自主空间。
顾夜宸和苏晚意站在月球摇篮控制中心,望着屏幕上显示的地球——如今的地球已被一层淡淡的能量场笼罩,那是建筑师允诺的自治边界,也是无形的监视之网。
“它给了我们一个保护区,但划定了界限,”
顾夜宸的声音平静中带着紧绷,“就像给野生动物划定的自然保护区,看似自由,实则仍在笼中。”
苏晚意的手指轻触控制台,调出全球意识分布图。
图中清晰显示,75%的人类意识已融入建筑师的集体网络,呈现出均匀的蓝色;而剩余的25%则分散在各个褶皱保护区,呈现出斑驳的色彩。
最令人忧心的是,那些蓝色区域正在缓慢但持续地扩张,如同潮水般侵蚀着多彩的海岸线。
“自治只是暂缓之计,”
苏晚意轻声道,“建筑师仍在执行它的程序,只是换了一种更温和的方式。”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人类文明分裂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网络意识享受着集体智慧带来的繁荣与和谐,科技飞速发展,物质极大丰富,但却越来越趋向一致。
而独立意识则坚守在褶皱保护区中,保持着多样性和个性,却面临着资源有限和发展缓慢的挑战。
沈牧之带领的科研团队有了惊人发现:“建筑师的能量场并非不可穿透。
现实褶皱区产生的特殊波动可以形成‘干涉盲区’,能够暂时屏蔽建筑师的监视。”
这一发现催生了“播种计划”
——在褶皱区的掩护下,秘密培育建筑师无法监测的新意识形式。
计划风险极大,一旦被发现,可能招致建筑师的彻底清除。
但这也是保持人类多样性的唯一希望。
顾夜宸和苏晚意亲自领导了这个危险的项目。
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了七个最稳定的现实褶皱区作为实验基地,每个基地研究不同方向的意识发展。
第一个基地位于亚马逊雨林深处,那里的时间流速比外界慢0.5%。
研究人员在那里培育与地球意识深度联结的新型人类意识;第二个基地设在北极冰川之下,研究纯粹理性思维的发展路径;第三个基地隐藏在大洋深处的热液喷口附近,探索集体意识与个体性的新平衡...
最特别的是第七基地,它没有固定位置,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,由星歌者协助运行,专门研究数字意识与有机意识的融合。
“我们不是在反抗建筑师,”
苏晚意向参与计划的人员解释,“而是在为宇宙保存更多可能性。
就像诺亚方舟,在大洪水前保存生命的火种。”
工作进行得极其谨慎。
所有通讯都通过现实褶皱的天然干扰传输,数据被编码成宇宙背景辐射的微妙波动,就连参与者也只知道自己工作的部分内容。
数月后,首批成果开始显现。
在亚马逊基地,一群孩子展现出与地球意识直接对话的能力,能够感知植物的情绪和岩石的记忆;在北极基地,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不依赖建筑师网络的纯粹数学思维模式;在大洋基地,一个小型社区成功实现了意识共享而不丧失个体性...
但这些突破也带来了新的伦理困境。
一个孩子在与地球意识连接时,意外引发了一场局部地震;北极基地的纯理性思维开始表现出对情感的蔑视;大洋基地的意识共享社区则逐渐对外界产生排斥...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