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权七小说】地址:https://www.quanqihao.com
北方孩子要等开春化冻后才能玩泥,那时的“返浆土”
最适合塑形;南方则在梅雨季玩“泥仗”
,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泥地里追逐,把泥巴抹在脸上当“迷彩”
,回家免不了挨揍,却下次还敢。
最具仪式感的是黄河边的“泥浴”
游戏——河南兰考的孩子在黄河滩涂上,把全身裹满泥浆,只露出眼睛,在沙滩上打滚晒太阳,说这样能“防蚊虫咬”
,其实是贪恋泥浆干燥后开裂的奇特触感。
泥土玩具有着天然的“时效性”
,一场雨就能让精心制作的泥手枪化为一滩烂泥,但孩子们从不惋惜。
他们懂得泥土的循环之道:今天捏的玩具明天回归大地,后天又能从同一片土地里捏出新的快乐,这种与自然的和解能力,是现代塑料玩具无法给予的。
树枝:草木骨骼的创意变形
树枝是童年游戏里的“万能道具”
,从细如手指的柳条,到粗如胳膊的树干,都能被赋予新的生命。
孩子们懂得根据树枝的材质、形状、韧性来分配用途:柳树枝柔软,适合编东西;槐树枝坚硬,适合做武器;松树枝带松脂,适合当“火把”
。
一根普通的树枝,在不同地域孩子手中,能变成弓箭、马鞭、鱼竿,甚至是“魔法棒”
。
北方的树枝玩法带着“江湖气”
。
东北大兴安岭的孩子,会挑选笔首的稠李子树枝做“弓箭”
:用刀削出弓身,在两端刻出凹槽,用榆树皮纤维做弓弦,再找一根细枝当箭,箭头绑上棉花(防止伤人)。
他们在雪地里玩“狩猎游戏”
,瞄准树干上的积雪射击,棉箭头击中时“噗”
的一声,溅起一片雪雾。
北京郊区的男孩则喜欢“打枣竿”
——用长竹竿敲打枣树,小伙伴们在树下捡掉落的青枣,竹竿挥舞时带起的风声,与孩子们的欢笑声在胡同里回荡。
而内蒙古草原的孩子,把柳树枝条编成“马鞭”
,骑在牛背上挥舞,枝条抽打空气的“噼啪”
声,模仿着牧民赶马的姿态。
南方孩子更擅长将树枝与水结合。
浙江天目山的孩子,用毛竹枝做“鱼竿”
:选一根三米长的细竹,在顶端系上棉线,线尾绑上弯曲的大头针当鱼钩(从不挂鱼饵),坐在水库边能钓一下午。
他们懂“看水选位”
——岸边有气泡的地方“可能有鱼”
,其实钓的不是鱼,是等待的乐趣。
湖南湘西的孩子用树枝做“水车”
:将树枝截成等长的小段,用竹篾串联成圆形,插在溪流中,水流推动树枝转动,能带动系在旁边的小竹筒打水,这是最原始的“水力发电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