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权七小说】地址:https://www.quanqihao.com
,尾是“八宝纹样”
,用的是矿物颜料,日晒雨淋也不易褪色。
天津的“脸谱风筝”
则浓墨重彩,红脸关公、白脸曹操,在空中远远就能认出;而西川孩子的风筝画得随意,他们用母亲的胭脂盒当颜料,在白纸上涂出歪歪扭扭的太阳和星星,却自有一番天真烂漫。
放风筝的“江湖规矩”
不同地域的放风筝技巧,像方言一样各有腔调。
北方孩子讲究“猛放线”
,北京永定河畔的开阔地,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男孩逆着风助跑,把风筝往空中一抛,趁它摇晃时猛地拽线,同时快步后退,风筝便在“拉扯较劲”
中扶摇首上。
高手能在风筝升到百米高空后,把线轴插在地上,双手插兜任其自由飘荡,只偶尔扯扯线调整方向,那姿态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。
南方放风筝更重“巧劲”
。
杭州西湖边的孩子放风筝要“看水草”
——岸边芦苇的摆动方向能判断风向,比看风向标还准。
他们放线时不疾不徐,像给风筝“讲道理”
而非“强迫”
,风筝在低空盘旋片刻,仿佛想通了似的,会突然一个跃升冲向高空。
苏州女孩则喜欢在园林里放风筝,利用假山与亭台的遮挡制造气流,让风筝在廊檐间穿梭,玩出“穿堂过巷”
的花样,引得游客驻足喝彩。
风筝线的“门道”
足以写本小册子。
北方多用浸过桐油的棉线,耐磨且拉力强,哈尔滨孩子甚至会在棉线里掺细铜丝,说是能“防雷电”
(其实更多是心理安慰)。
南方偏爱蚕丝线,细如发丝却坚韧异常,绍兴孩子的“斗风筝”
游戏就靠它决胜负——故意让两线相缠,谁的线先断谁认输,因此他们会把线放在桐油里反复浸泡,增加强度。
乡村孩子则用母亲纳鞋底的粗棉线,虽然容易起毛,却有个好处:万一脱手,线轴不会飞得太远。
天空下的游戏哲学
放风筝的场地选择,藏着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。
北京孩子认“风口”
,永定河畔的“老龙头”
、陶然亭的西南角,都是风力稳定的“黄金放飞点”
;上海孩子找“开阔地”
,外滩的滨江大道、人民广场的草坪,能避开电线与高楼;乡村孩子则随遇而安,打麦场、河岸边甚至屋顶都能放风筝,山东胶东的男孩会爬上老槐树放风筝,让风筝从树梢间钻出来,像是从云端飞下来的神物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