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权七小说】地址:https://www.quanqihao.com
刘邦约定的“皇族宪制”
,至此彻底作废。
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际执行且有据可考的赐九锡,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完成了。
九锡第一次出现就与改朝换代密切结合在一起,等到汉魏禅让,九锡制度成熟以后,隋唐之前凡是要搞禅位的都会先赐九锡。
司马昭之心为什么路人皆知?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受了六次九锡,真是不厌其烦;宋齐梁陈的开国四帝,均受九锡;到了唐末,朱温在称帝之前,听说唐廷还要赐九锡,急不可耐地破口大骂,说明九锡“赐予权力”
的象征意义已经无所谓有、无所谓无了;到了宋朝及以后,赐九锡变得罕见,宋之秦桧,明之魏忠贤,都有过大臣奏请赐九锡的记载,但均没有下文。
赐九锡在皇权稳固时显得敏感,在改朝换代时显得多余,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注释:
1 《汉书·平帝纪》应劭注,第352页。
2 见第四章第15小节。
3 《汉书·王莽传》,第4050页。
4 管、蔡分别是周公的兄和弟,武王灭商之后,被周武王委派在商朝旧地。
按照《尚书》《史记》等传世文献,周武王死后,周公摄政,引来管、蔡不满,就和商纣的儿子武庚一同叛乱,后来被周公东征平叛,管、蔡二叔,一杀一放。
但是,这段历史较为复杂,如据清华简:管、蔡及霍叔是作为三监被委派到商朝旧地的,周武王死后,周公摄政,引发了管、蔡的流言,但是这种周王室内部的矛盾被武庚所利用,商朝遗民叛乱,杀掉管、蔡、霍叔“三监”
,然后才有周公东征平叛之事。
先不论哪条更符合历史,对西汉人来说,可能《史记》关于诛管、蔡的记录是时人的普遍认知,所以王莽才会按照“大义灭亲”
的模式来模仿。
5 《汉书·王莽传》,第4062页。
6 《汉书·王莽传》,第4062页。
7 但现在更多认为,“皇帝”
来源于“煌煌上帝”
,就是光明之帝的意思,不是取“三皇五帝”
二字组成。
此外,还有皇取“泰皇”
之说。
一些先秦古籍里已经有“皇帝”
这个词,参邢义田《中国皇帝制度的建立与发展》,见氏著《天下一家》。
但是,不排除在西汉时,普通人就是认为从古代的诸皇诸帝各取一字。
8 《汉书·王莽传》,第4068页。
9 《汉书》里常说“公卿大夫”
,这里的“公”
是“位”
,和官职里统说的“三公”
不是一个概念。
10 《汉书·王莽传》,第4067页。
11 《汉书·王莽传》,第4068页。
12 《汉书·王莽传》,第4070页:“四年冬,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且尽。”
13 第二章第三节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