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权七小说】地址:https://www.quanqihao.com
赵昭仪的死,使得赵皇后意外获得了暂时的安全,没人知道赵昭仪自杀前是否与赵皇后商量过。
既然皇帝已经晏驾,朝臣们现在最关心的是接下来权力结构的调整。
外朝由于孔光接任丞相得以迅速稳定。
所以,主要的不确定性在于太子登基后的变化。
例如,盘踞朝廷二十五年的王氏家族是否还会继续执掌朝政呢?王莽的大司马是否按惯例让出呢?那些对汉元帝时期宫廷尚存印象的老人们还记得,傅昭仪可不是好对付的。
按照礼仪4,刘欣应该以皇太子的身份在先帝灵柩前即位,然后才能把先帝下葬。
绥和二年四月丙午(公元前7年5月7日),在王莽朗诵策文的威严声音里,刘欣于汉成帝灵柩前正式受皇帝印绶,继皇帝位;随后,刘欣又将玉具、随侯珠、斩蛇宝剑等象征皇位的礼器交给王莽,告令群臣,宣布大赦天下,解除宫门和城门戒严。
未央宫里山呼万岁,长安城沐浴在肃穆的气氛中。
随后,参加登基大典的内外朝官员们纷纷脱下皇帝即位时穿的吉服,换上先帝大丧期间的丧服,簇拥着刘欣去高皇帝庙拜谒。
这道程序非常重要,当年昌邑王就是因为即皇帝位后没有去拜谒高庙,被霍光当作借口废掉。
尽管“绥和”
还是汉成帝的旧年号,但汉朝有了新的皇帝。
如前所述,刘欣是西汉末期极有想法的一位皇帝,他是藩王出身,对地方情形相对熟悉。
他在长安缺乏根基,因而对皇权也更敏感。
西汉自宣、元以来,祥瑞与灾异迭现,关于汉德已衰、汉帝让贤的谣言时而出现,儒生们虽然倡言改制,但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本身就是谣言的土壤,因此刘欣可能对儒学颇为警惕,对元帝、成帝笃信儒学不以为然。
此外,当皇太子期间,他也初步聚集了一批身边人,清楚了中央朝廷的权力运作,对汉成帝不问政事的荒淫做派看在眼里。
刘欣的施政策略,是效仿武帝、宣帝,重视汉朝自身传统,讲究“王霸之道杂之”
,对儒学加以利用但并不笃信,降低大司马等由外戚例行占据的职位的重要性,逐渐消除外戚专权的土壤,从而努力将皇权收到自己手中。
5
不过,刘欣此时才19岁,颇为清楚昌邑王、汉昭帝等幼主在位时期的微妙,羽翼尚未丰满之时,避免锋芒毕露。
他要做的是尽快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。
于是,从四月即位到次年正月改元这八个月间,刘欣一方面下了罢乐府、放宫人、限名田、限奴婢、例行节约等一系列诏令,向天下显示新气象;另一方面,在内廷,他密集赏罚,借力打力,集中处理外戚问题。
从这些举动来看,刘欣当太子期间可能已经深入谋划,因此能够做到动作迅速且有条不紊。
就刘欣面临的局面来看,所有问题的核心就是外戚权力过大导致的皇权旁落。
西汉的外戚传统6,一言以蔽之,就是“母以子贵,子以母贵”
,早在汉初吕后执政时期就已经形成,是母子亲情在家族事务安排上的制度化体现。
外戚只要不染指皇权本身,拥有高官厚禄、以恩泽封侯、成为新贵在当时是被普遍接受的。
理论上皇帝同时拥有祖母、母亲、妻子三家外戚,像滚雪球一样会越来越大。
但实际上,作为皇权派生出来的一股势力,外戚一般会随着皇权的更替而更替,新皇登基,旧外戚隐退,新外戚登场。
皇太后升格为太皇太后,皇后升格为皇太后,古人寿命又短,太皇太后并不见得常有。
所以,外戚也就可以更新换代,不至于尾大不掉,例如——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