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权七小说】地址:https://www.quanqihao.com
七月,雍州和秦州大旱,瘟疫横行,米价暴涨,一斛米竟然卖到一万钱。
丁丑日,京陵元公王浑去世。
九月,朝廷任命尚书右仆射王戎为司徒,太子太师何劭为尚书左仆射。
王戎身为三公,却随波逐流,对朝政毫无匡正补救。
他把事务都丢给下属,自己则经常外出游玩。
王戎还特别贪财吝啬,他的田园房产遍布天下,每天都亲自拿着算筹,日夜计算财产,总觉得还不够。
家里种的李子品质好,他怕别人买了能得到种子,就把李子核都钻坏再卖。
他选拔人才,只看重虚名。
阮咸的儿子阮瞻去见王戎,王戎问他:“圣人看重礼教,老子、庄子推崇自然,它们的宗旨是相同还是不同呢?”
阮瞻回答:“大概差不多吧!”
王戎感叹了许久,就征召阮瞻做官。
当时的人戏称阮瞻为“三语掾”
。
此时,王衍担任尚书令,南阳的乐广任河南尹,他们都擅长清谈,把心思都放在世俗事务之外,在当时名声很大,朝野上下的人都争相效仿。
王衍和弟弟王澄,喜欢品评人物,大家都把他们的评价当作标准。
王衍风度神态清明秀雅,年少时,山涛见到他,感叹了很久,说:“什么样的老太婆,竟生出这么俊的孩子!
不过,将来误天下百姓的,说不定就是这个人!”
乐广性格谦和简约,清心寡欲,从不与人争名夺利。
每次谈论时,他都能用简洁的语言剖析道理,让人信服,遇到不懂的问题,他就保持沉默。
乐广评价人时,一定先称赞对方的长处,这样对方的短处不用明说也就显现出来了。
王澄、阮咸、阮咸的侄子阮修、泰山的胡毋辅之、陈国的谢鲲、城阳的王夷、新蔡的毕卓等人,都把任性放纵当作豁达,甚至有人喝得烂醉、脱光衣服,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。
胡毋辅之有一次喝得大醉,他儿子胡毋谦之看到后,大声喊着他的字:“彦国!
你年纪大了,不能再这样了!”
胡毋辅之却大笑着把儿子叫过来一起喝酒。
毕卓曾担任吏部郎,隔壁郎官酿的酒熟了,他趁着喝醉,夜里跑到酒瓮边偷酒喝,结果被管酒的人绑了起来,天亮一看,才发现是毕吏部。
乐广听说后笑着说:“遵循礼教,一样能找到乐趣,何必这样放纵呢!”
当初,何晏等人推崇老子、庄子的学说,提出观点:“天地万物,都以‘无’为根本。
‘无’,是开创万物、成就事务,无处不在的。
阴阳依靠它来化生万物,贤者依靠它来成就品德。
所以‘无’的作用,即使没有爵位,却最为尊贵!”
王衍等人都十分喜爱并推崇这种观点。
从此,朝廷中的士大夫都把虚浮怪诞当作美好的品质,荒废了本职工作。
裴頠写了《崇有论》来纠正这种错误风气,他说:“人的欲望可以减少,但不能完全摒弃实际存在的东西;事务可以适当调节,但不能完全不做。
有些用高谈阔论装点自己的人,极力强调有形事物的负累,大肆称赞虚无的美好。
有形事物带来的负累有实际表现,虚无的道理却难以验证;巧妙的言辞能取悦人,看似有道理的话容易迷惑人。
大家听了这些言论,就被这种说法迷惑住了。
虽然也有人不认同,但言辞无法说服对方,又屈服于习惯认知,就认为虚无的道理确实不可动摇。
一人倡导,百人附和,大家越走越远,于是轻视治理世事的事务,鄙薄功利的作用,抬高不切实际的空谈,贬低务实的贤才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